数据泄密事件频发


数据泄密事件频发
  接连曝光的网络漏洞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再成焦点话题。美国电商巨头eBay日前宣布遭网络攻击,黑客能从该网站获取密码、电话号码、地址及其他个人数据,eBay正要求近1.28亿活跃用户全部重新设置密码,以确保信息安全。无独有偶,在国内,两周前,UC、小米因为漏洞问题先后登上乌云“榜单”。去年3月和9月,乌云漏洞平台也曾两次发布预警提醒,指出UC浏览器存在重点安全漏洞。而由于小米论坛的账户信息多和小米云、小米相册等产品相互关联,使得论坛账号信息泄露事件波及小米论坛用户达到800万。

  实际上,近年来互联网数据泄密事件持续高发。继京东、天涯、如家七天酒店连锁和CSDN后,3月22日,乌云漏洞平台发布消息称,携程网用户支付信息出现漏洞,漏洞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卡号、银行卡CVV码(即卡号、有效期和服务约束代码生成的3位或4位数字)以及银行卡6位Bin(用于支付的6位数字)等。4月8日,全球互联网通行的安全协议OpenSSL曝出本年度最严重的漏洞。据悉,利用该漏洞黑客坐在自家的电脑前,就可以实时获取到很多https开头网址的用户登录账号密码。

 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,用户包括身份、银行财产等相关数据和互联网应用绑定越来越紧密,泄露风险和威胁越来越大。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,65.5%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;2013年中国网民在网上损失近1500亿元。

  在大数据时代,绝大多数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都与用户付出的信息资料直接相连。因此,保护隐私技术进步在大数据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而网络泄密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,让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变得异常脆弱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个人隐私的保护应该和互联网发展并重,数据的掌握者和使用者最应该成为数据保护的主要责任人。对个人来讲,要靠自觉与小心来防止隐私泄露。对国家和政府而言,加强立法,完善隐私保护机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。有必要在个人信息保护、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严格健全的法律规定,划定互联网服务商的“禁区”,从而构建起一道信息消费的安全屏障